|
教育部近来推出通知,2015年19个大城市初中小学划片就近入学。网上哀号一片,说什么阶级固化云云。其实这正说明中国离阶级固化还有差距的,因为真正完成西方式的阶级固化了,就鲜人抱怨了。
教育资源是不平等的,这个在地球上每个国家每个城市都是大量存在的,但很少人去想想根源在哪里,尤其是在一个城市内的教育资源不平等(因为不同城市的话可以拿发展程度不同作为借口)。简单说,学校学校之间究竟差在哪里?差在设备?一个城市内学校设备有多少区别?差在师资?不能说完全不对,可是究竟老师在一个学校教育水平里面能占几个百分比相信读过书的都了解。极端例子让一个省重点高中和最差高中老师互换三年,学生成绩能有多少变化?其实一个学校教育水平最关键的因素就是生源,没错,在每个学校都一样无论是哈佛还是哈尔滨佛学院,其他因素也都是鸡生蛋蛋生鸡的良性或者恶性循环而以。
生源的话极有意思了,因为人之初性本善,普通人与人之间智力应该差距不大。可是,中国封建教育传统是寒门苦读才能出状元,有钱有势的人都是出纨袴子弟,这种和塔利班“杀一个美国人可以上天堂有72个处女”的精神鸦片一样帮助封建统治者完美教育了一代另一代人,尤其是周扒皮半夜鸡叫黄世仁白毛女的神话故事。总之寒门才能出贵子,有钱人小孩都是李xx都是开豪车泡妞不学无术等观念深入人心。在这点上,我们需要看看西方程度发达社会是如何的,是不是也是这样,有钱人孩子都是像Hilton一样天天泡吧玩。
以笔者所在某西方所谓发达国家某城市为例,公立小学,初中和高中都是绝对的就近入学。政府根据人口统计预测出某社区适龄学童数量以安排学校建设,每个学校都早已经划分了学区,精确到某条街几号到几号,当然有些学区都是重叠的。理论上只有在本街区居住的才有资格入读该学校。
这样没有入学考试,还有好学校差学校之分吗?答案是有,而且差距比你想象中的要大。教育部根据每个学区家庭收入状况对每个学校给与1到10的分数,这绝对不是教育质量的评分,只是根据家庭收入进行拨款的区别——学区家庭收入越低,分数越低,拨款会越高。反之,学区家庭收入越高,分数越高,政府给与拨款会越少。结果是,在公立学校里面,政府拨款少的高分学校每年成绩要大大好过政府拨款多的低分学校,校风也更严谨,那些低分学校比比皆是的打架吸毒早孕少女在高分学校也鲜有出现。
因为在西方成熟社会里面,早已经定势中高收入家庭里面,一般父母是老板企业经营者政府高级公务员以及专业人士,孩子会得到更好的家庭教育,从小世界旅行博览群书掌握高科技。最最关键的是社区是比邻而居,换句话说是一个社区基本上都是收入水平教育水平差不多的家庭,因此在该社区的学校收到的学生也都是差不多家庭教育水平出来的孩子,也就是生源水平相似,更不用提这些孩子还会在周末拼命比着补习。尤其是在一个传统“好”的社区里面,外面一些新贵自然会想搬入进来享受更好的邻里居住环境和教育,连每个邻居家的花园都是在争奇斗艳,房价自然水涨船高——有时候名校区比非名校区房价贵一半,即使只差一条街。回到鸡生蛋蛋生鸡的逻辑问题,房价高企自然能住进来的都是非富则贵,所在学校会变得更加“名校”。
反之在城市某些社区,公屋林立,很多家庭不是单亲失业就是全家几世吃救济的,小孩子像放羊一样乱跑。学校里面吸毒早孕打架逃学,房价低得没边。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好处就是家大业大,可以提供免费教育(1分小学到高中一条龙,如果你不非要中途辍学去贩毒的话),免费公立医疗(等能等死这个大家都明白),廉租房(可以住几辈子没人会赶你)以及失业救济(绝对让你够吃够喝,多生几个比人家上班族拿的还多),所以满足了基本民生后抱怨的人并不多,每个市民都在自己社区里面生活,只要不走错路盗窃抢劫的话,一辈子生活像两条平行线一样并行不悖。
当然还有私立学校没有提,那个不是按片划分的,议员,老板,工程师,会计师,医生,教授,律师的孩子都往里面塞,一年学费好贵,而且除非有相当社会地位人推荐否则学校不会招收。学生在里面很苦天天,目标长青藤以及以后的社会精英/统治者。
所以说中国即使连高中都就近入学了,也离真正阶级固化有距离,因为真正社区还没有形成。当然大方向是朝着努力没错,至少现在北京北四环和南四环不能同日而语了。
https://www.richdady.cn/book/item-342.html |
|